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走吧!-記得不要讓腦子閒著。


為了控制並減少體重,這半年來除了照著nike training center排的計畫運動、用myFitneepal紀錄熱量攝取量自己煮飯外,中午吃完飯如果沒事我也會到外頭去走路半小時至40分鐘(當然犠牲的就是沒辦法在中午和同事共餐閒聊⋯⋯但對帶便當的我而言,這種機會本來就少。)
除了短暫逃離辦公室壓抑的空氣外,也可以讓眼睛稍微放鬆,畢竟一天就是一直盯著螢幕。
可是單純只是走路雖然可以聽風聲感受外面的氛圍,但總是覺得有點浪費時間,所以我都會邊走邊聽彭蒙惠英語的每日節目,我訂閱了含光碟的雜誌,所以我都會事先把音樂檔傳到雲端硬碟,以便我隨時需要都可以聽。如果沒有訂雜誌也可上空中英語教室官網,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或彭蒙惠英語都有3天的節目可以聽,只是遇到不懂的內容無法對照雜誌比較容易變成只是聽而無法思考。
我發覺對我而言,走路聽英文教學似乎更容易可以把心思放在「聽懂」上,不會只是「聽過」,大概是因為除了控制方向和看紅綠燈外(我也會減少等紅燈,直接轉彎就好。),其他感官都暫時在休息,所以比較不易分心,也較能留意到他們用的語彙,想想可否拿來用,似乎更能吸收到文章內容,覺得是非常值得的方式。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洗碗機使用指南VI-洗碗粉的比較


網路上有些說法是不加洗碗粉或錠,而改用苦茶粉或小蘇打粉,我認為不用洗碗粉碗盤的確還是洗的乾淨無油,但我認為苦茶粉或小蘇打粉無法取代洗碗粉,因洗碗粉內含界面活性劑,在機器裡被高溫 (50-75度)的水沖洗下來的油份,若沒有被界面活性劑的親油端抓著,再被親水端讓水一路帶走,當洗碗機內的含油水一進排水管接觸低溫後,會在排水壁凝結(尤其是動物油脂),長久下來排水管比較容易堵塞,而且油有臭和引蟑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還是要適量使用洗碗粉,如果想要天然成份就買有機的,可以兼顧環保與清潔。
我查了我使用過的洗碗粉成分,功能多需兼顧界面活性劑、除臭及軟水的功能。

我會陸續介紹我使用過的產品成分(其實選擇也不多),簡單說一下:
1.原廠附的洗碗錠(Finish Classic)
原廠附的洗碗錠是Finish普通版洗碗錠
後來沒用是因為單顆成本頗高,另外我的碗盤油膩度沒那麼高,且我現在依照原廠建議一週用一次最高水溫清洗,其他時間多是用50度Eco模式,偶爾用65度,使用手冊說明洗碗錠在水溫低情況下,可能不易完全融解,所以我後來多用洗碗粉。

2.Finish Classic洗碗粉(檸檬味)-網拍買
成份 :15-30% 磷酸鹽(軟水劑)、<5%過碳酸鈉(遇水後分解為氧氣、水和碳酸鈉,具去汙、殺菌及除異味效果)、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去油),酵素,香料(檸檬味)。
3.Cascade洗碗粉(檸檬味)-Costco
碳酸鈉(除油、軟水)、酵素(分解蛋白質或澱粉)、非離子潤溼劑(應就是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矽酸鈉(軟水劑)、硫酸鈉(填充劑,使洗碗粉粉末易於倒出盒子)。


Finish和Cascade洗碗粉使用經驗差不多,都洗得不錯,但就是打開機門會有一股怪味隨蒸汽噴出,好在我的洗碗機在後陽台,我拉開門就先讓它散一下氣才收。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洗碗機使用指南V-使用1年的心得

我已和我的Bosch洗碗機相處了一年,我已非常習慣有它在,不是說我不再以手洗碗,而是我能有更多時間作自己的事,或者休息。
還記得剛開始學習使用它時,總是要花個20多分鐘把碗盤刀叉筷匙擺好,有時會覺得我這樣真的有省到時間嗎?好像自己洗一洗也差不多(我習慣先上完清潔劑再一次沖水,其實不會很久。),但隨著使用日久,我發現連擺碗盤這件事也有學習性和習慣性,因為大部分人家裡的碗盤種類幾乎固定,煮飯或上菜用的盤子也有一定習慣,炒青菜用淺盤,比較多湯汁的菜用深盤,這代表這些器具在洗碗機內的擺放位置也大多有一定規則,久了以後10分鐘以內就能擺好(因為我的洗碗機不在水槽下,得拿到後陽台去,多少增加一些麻煩),原來這件事也是愈練愈快的。
再來,我還是想要有預洗的功能,我週末喜歡自己作早餐,但午、晚餐不一定會在家裡吃,為了一點點的盤子開洗碗機效率不佳,但我又想盡量讓洗碗機洗(比較省水),如果有預洗的話,可以沖個5分鐘先放著,我現在就不行,只能賭那些殘油不會臭的太快。
最後一項是,我幾乎把所有可以洗的東西都丟到洗碗機洗過,流理台的濾杯(每天洗,不然殘油最後會結一層)、瓦斯爐架(偶爾洗一下,總是會不小心滴湯在上面)、沖油煙機濾網(我的是像蒸架的設計,比較粗的鋼條,用洗碗機洗一下,油垢比較好刷),洗碗機對油膩真的很有用~
大概是這樣,使用一年的心得。

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積沙成塔,滴水成河-知易行難的生活守則



由於最近得到好些工具的支援,我開始能對自己生活作具體的監控。
說穿了它也不難,難在如何日日實踐,時時檢視(我在時時檢視這點尙未完成)。
就拿我從去年11月開始的爬樓梯活動來說,我每天如果有上班沒出差,我多會努力維持每次5層,一天3次的爬樓梯活動。除了增加活動量外,也讓我的眼手和身體得以休息(這是搭配蕃茄鐘工作法使用的),不知不覺到今天也累積了上樓1359層。從去年十月開始的Nike training club運動計畫也累積了1135分鐘的運動。
有種感想是這就像記帳一樣,如果沒有記下來真的頗難統計和檢視。
把這個放到個人成長上,作起來是沒有這麼簡單,因為讀書或其他活動很難紀下軌跡,我還在尋覓合適的方式,但我認為不可因為還沒找到就不作,所以我還是持續在作家事時聽彭蒙惠或電子書,希望能持續累積。
十年磨一劍。
Keep mo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