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iPhon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Phon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無痛轉換iOS和Android(?)...算了吧...Part1- Android也可以同步照片到iCloud~


前些日子的文章提到我要改用asus zenfone 2 laser,跳回android陣營,但首先我要遇到的困擾就是照片的即時可得性和儲存的延續性。
對,我沒有用google相簿功能,我知道它超方便,可以用時間軸把單眼的照片也依時間建成旅程,也可以無限容量上傳,但我還沒突破我不想把照片上傳免費服務的心魔,我應該要好好的來研究一下。
回到正題,我過去用iPhone時,因為內部儲存空間僅16G,加上我的筆電是Mac,所以我有訂購iCloud服務,會自動把照片同步雲端,所以我隨時都可以找出過去照片(但不得不說,google的照片搜尋功能真的比較好),跳到android就沒辦法有任何替代方案了,我目前也還在想。

不過,為了得以持續把照片備份在同一個地方,我發現ifttt可以幫助我作到這件事,只要在this選擇android photos(還不錯咧,可選「任何新照片(any new photo)」、「新螢幕截圖(new screenshot)」、「某地拍的新照片(new photo taken in area」,在that選iOS photos,然後選擇「加到新相簿(add to album)」就可以了,對了,別忘了啟動它。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Bye bye, iPhone.


常聽到一個說法,我們現在用的手機運算能力超過當年阿姆斯壯登上月球用的電腦,不知是都市傳說還是真的。
我一向對手機的態度都是不要太差就好,反正我手機就是用來照相、讀文章、寫東西(筆記或網誌)、記帳等小任務,只要讓我在執行這些事情時不會卡頓就好,app開啟時間稍長一點,我倒是能接受。

我的iPhone5S二手機也陪了我2年(共用了4年,也夠本了。)最近我實在是覺得電力續航力不足和永遠不夠的內部儲存空間對我的創造力有些影響,決定要換下它,稍微前進一點,原本想繼續延續iOS系統的體驗,畢竟iCloud無法跨平台,我的圖庫無法隨時翻找,有點不便。加上我愛用的秒速記帳並沒有android版本,我在android上目前也沒找到可以匹敵的app。某一天晚上我甚至興沖沖的覺得我就快要買一台新的iPhone了,但熱情冷卻的快,一方面是因為我手上還有一支幾乎全新的華碩zenfone 2 laser備用機(對,是支老機。),二方面是iPhone價格實在不低(但真的是尖端智慧的結晶),第三,手機對我似乎是休閒多過生產力,我好像不會因為手機性能不好而少賺很多錢(像是沒接到重要電話導致一筆訂單掉了或者可以隨時用手機分享什麼有趣的事情成為youtuber)。

所以我最後決定還是先使用Asus zenfone 2 laser,善用資源,等哪天它也掛了,再來考慮買新機,也剛好趁這個機會回來看看android陣營這兩年的新發展。iCloud得放棄了,記帳先用別的程式把記錄匯入先頂著用,看看我能不習慣它卡頓(頂多哪天也把它root),也希望能稍稍提升我的創造力。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雲端時代-除了把照片放硬碟上,你也應該放一份在雲端。


我這一代人剛好夾在資訊時代的中間,我爸媽的時代並沒有個人電腦的概念,我未來的孩子可能一出身就和網路連結了,而我則似乎隨著資訊科技成長,設備從個人電腦開始,進步到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網路也從撥接的電子訊號聲,慢慢演進到現在幾乎無處不在的網路覆蓋。
會提這個背景,是因為在過去我們習慣把所有照片或檔案放在硬碟裡,並在潛意識中覺得那是一種很安全的方式,畢竟Windows系統掛掉重灌,硬碟的東西還是在。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我們隨手就可拍照片、影片和錄音紀錄生活,電子檔案也愈來愈多,依我個人的經驗,只要把照片放到硬碟,就沒有機會再把它打開了,因為實在不好找。加上現在有時候與別人用Line對話會臨時要用到某張照片,如果還要回家硬碟裡找,討論的熱度早就冷卻,也因此我開始使用apple的iCloud服務,每個月30元可以換取50G的空間,這麼作有什麼好處?
1.隨時可得,就像前面說的臨時要找一張照片,用手機看縮圖再點開,非常方便。
2.更好找到想要的照片,現在智慧手機在拍照時都可順便紀錄時間、地點,要找去韓國旅遊的照片,只要用地點篩選就不用滑到憨面。
3.安全性:有些人可能覺得雲端不夠安全,之前Jennifer Lawrence照片外洩什麼的,但其實那是因為她的密碼設定的太簡單被猜到或被釣魚程式驗走密碼才會被竊取,而不是直接駭進伺服器。所以除非有天apple決定把伺服器移到中國,我就還會繼續用。另外,我覺得在雲端的檔案應該有不止一份的備份在不同的資料中心,可能會比手上的行動硬碟還安全。但目前我並沒有想用google drive備份,畢竟我有點覺得免費的最貴,暫時還是先用iCloud好了。

無論如何,除了行動硬碟,多一份備份多一份安全呀。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IFTTT冷知識

1.IFTTT的唸法是不發g音的gift,唸起來像一夫忒。
2.要尋找手機裡可使用IFTTT服務的app,可先在主畫面點選最下方的Search,再點My apps。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用IFTTT自動傳送line訊息

前一篇文章提到IFTTT存在許多限制,但經過一段時間試用,我發現一些功能可以參考。
首先是定時傳Line訊息的功能,我其實有點意外Line有加入IFTTT服務(怎麼看自己在用的app有加入IFTTT服務,可參考我的下一篇文章。)

因為我沒辦法在IFTTT的網站找到更多詳細內容,不知道加入IFTTT的條件及其作用機制,但我猜測各提供服務業者可自由選擇要開放的功能,以Line來說,只能使用傳送訊息。而且只能使用that功能,無法使用this功能(不能設定收到訊息時啟動對應動作)。

搭配時間或日期(date & time)服務,可以設定定時(每天幾點、每週幾、每月第幾天等等)傳送訊息。
這個applet需自己設定(列表中並沒有類似applet)

步驟:

1.點選右下角My Applets,這個畫面是你使用中的所有applet列表,按右上角+號。


2.點選this設定啟動條件,尋找date & time,點選下方date & time方框。



3.設定想要發送訊息的時間,這裡以每天幾點時(Every day at)作示範。


4.設定時間後,按右上角next進入下一步。

5.點選that,搜尋Line,點選下方Line方框。

6.選send message(也只有這個能選)

7.在Recipient選擇一個已設定好的群組(第一次使用時Line會請你授權IFTTT使用),在Message輸入想發送的訊息(這裡有一個photo url),按右上角next進入下一步。

8.在這時出現的預覽畫面按下最下方Finish即可完成設定。


補充:
如果暫時不想用這個applet,可一樣到My Applets裡找到它,點選後按下on的拉條把它變off就可暫時關掉。如果想徹底刪除,按右上角齒輪拉到最下點delete就OK!

應用場合:
提醒家人繳信用卡費或服藥,或假裝半夜還沒睡傳訊息關心男(女)朋友。

目前存有的限制:
1.只能傳送給群組,也就是說要先把要收訊息的人都拉到同一個群組裡,無法傳給個人。
2.只能傳送文字訊息,無法傳送照片或影片。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Apple Music

使用Apple Music有種時光匆匆的惆悵感。

我還記得買第一片CD時的感動(當然我也用過錄音帶),當時年紀小,甚至連發現電腦可以播音樂CD都驚奇許久(在那之前都是用CD隨身聽的)。過了這麼多年,聽音樂這件事也限縮到用手機就可以完成,以前還會把CD轉成mp3,整理mp3標籤為了格式和編碼(以前要用BIG-5碼才能顯示繁體中文,後來又改用Unicode才行)搞半天。
雖然我還是偶爾會買CD,但數位音樂真的讓聽音樂這件事情變得很簡單。我牆上的無印良品CD播放器都變得有點像是裝飾品了。

或許過去試用spotify時被養壞胃口,實在有點想念它靠風格選歌的功能,apple music只能靠推薦,音樂類型提供的播放清單就稍簡單了(沒有spotify那種一個清單100首歌的),但apple music提供的亞洲歌曲比較多,消費者真難為啊。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iPhone付費iOS app推薦-秒速記帳1SecMoney使用感想

用了幾個手機記帳app, android 系統推薦每日記帳本,界面簡潔,邏輯精確,但可惜就是它已停止更新,所以不支援雲端同步功能。
換成iOS後,改用秒速記帳,使用者可直接在iPhone鎖定畫面中下拉通知列記帳(iOS10後改成左滑),不用解鎖就可以記帳,雖然因為iOS系統限制,所以只能輸入數字而無法增加註解(我問過客服了),對於我這種註解控實在有難以言喻的難過,但經過一段時間運用,我認為它從根本改進了記帳的不便性所導致的心理排拒,真的讓記帳這件事變得更加容易。

過去我是數天整理一次皮夾,拿出發票,解鎖手機,打開app,一筆筆輸入手機(沒有發票的可能就遺忘了),現在透過下拉通知列可快速在消費後將帳目輸入,確保不漏失任何記錄。(現在有人可以超過二十分鐘不把手機拿出來嗎?)
隨時輸入也有助於app學習你的消費習慣,依時間來排定下拉選單中的消費類別排列順序(如果固定在上午8點半買早餐,就會把早餐放在最前面),讓未來更快完成輸入(值得一提的是,秒速記帳不需預先鍵入消費類別,記帳時如果沒有適當類別,輸入後就會自動放到類別庫中)。

為何我後來接受不能在下拉選單輸入註解呢?有兩個主要原因:(1)我也討厭在手機上打字,尤其買的東西很多的時候。(2)在下拉選單中輸入清單,又讓記帳這件事變慢了。透過電子發票的QR code(二維條碼)來讀取購物明細,比慢慢打來得好多了,買了什麼產品、個數都登的清清楚楚(目前好像只有百貨公司美食街會用餐飲代替實際品項外,其他都會列出),由於資料上傳頻率隨店家而有所不同,拿到發票馬上掃反而不一定成功,仍以消費過24小時後最為保險,所以消費當下馬上記(讓app學習),整理錢包時掃發票補登明細(省自己輸入)最為可行。

推薦大家使用(iOS售新台幣60元),非常值得購買的app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