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在家作明洞雞蛋糕

儘管因為疫情的關係,暫時不能出國,但上次去首爾時又吃了明洞雞蛋糕後(好像每次去都會吃)就一直想作,然後,就又過了一年…

其實我回來就已在找食譜,也找到了一些,作法也不難,但邊帶孩子實在是難以脫身,昨天晚上的一個契機終於投入作了一組。

我是用料理123的孫榮主廚食譜,整體來說算蠻簡單的(影片),把牛奶、糖和蛋和在一起,再加上麵粉(不需過篩)和泡打粉,麵糊就調好了。(

我不想特別買專用烤模,拿家裡現成的6格烤模來用就好,因為是試作版本,所以我只有一格加蛋,其餘五格僅放麵糊,我知道應該不要放滿,但手上的料就剩那一點點,我還是牙一咬放滿了,所以成品長得怪模怪樣…

剛下完蛋就發現蛋慢慢沉到麵糊裡…烤2分鐘左右麵糊膨脹,就看不到蛋了…果然不能懶惰,應該烤幾分鐘再下蛋。雖然如此,但烤完以後每一格都膨脹,看起來好可口。

左上角本來有一顆蛋的。

雖然我的雞蛋沉到蛋糕裡變成雞蛋夾心蛋糕,但滋味還不錯,加上一顆真的雞蛋不止讓整體視覺感提升,吃起來也因為雞蛋本身的鹹味而讓整體口味更加平衡。空蛋糕也好吃,感覺像是不會崩碎的司康。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YIJhqI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我們Mbi-Yevgeny Zamyatin

過去有行動藝術家曾以透明屋為題,要探討人類天生喜歡窺伺、打探他人隱私的議題。在《我們》的世界裡,人類即是住在以純淨的玻璃所建造的透明房子裡,每天只有二個小時可以把窗簾拉下來,這是當局認為這是需要給予居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如果可以他們甚至連這自由都不願給予,因為每個人都應該照著時間表,何時、何地、作什麼事和怎麼作都須依照準則(可能我沒有仔細看,如果房子是透明的,拉下窗簾有什麼用?)。

主角是個建造飛船的工程師,醉心於數學的規律與萬物的統一,並且認為所有人的平等是世界最美麗的事物。

在這個國家裡,的確是人人平等(當然我不知道統治者是否也和一般民眾相若。),每個人都身著制服,一切事物配給,甚至連伴侶都是共享,以消弭人類為了爭奪別人碗裡的食物或互相比較而引發紛爭。

一切都看似完美無暇,萬事萬物依照共同的法則運作,人人皆平等,而這也是反烏托邦小說的特性,但總是有人不願意被主流收編,認為人應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全依上頭的指示而活,所以故事也出現像《1984》的溫思頓和《美麗新世界》的野人一般的平衡破壞者,試圖改變一切。然而努力終究徒勞,是否暗示個人終無法與群體(或者說是順從某單一意志的群體)對抗?Martin Niemoller的《起初他們》發人深省,但發聲的人是否因無法改變結果,讓他們的努力被抹滅?

好在人類的思慮如此多變,總會有新的平衡破壞者。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NjOoHp

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環保鬥士(?)

Greta Thunberg,一位來自瑞典的16歲少女,成為2019年的美國時代雜誌(Times)的風雲人物,她近期最出名的事蹟,即是她和她的父親主張搭飛機會產生過多的碳排放,因此搭船橫越大西洋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

我不覺得年紀會成為引領世界的障礙,但我也認為經驗與歷練對人格的形塑更是重要,環保這件事應該更務實的考量,而不是呼呼口號就可以,這個世界已充斥太多口號。

網上有些報導指Greta搭的Malizia II是由另2位船員搭機前往紐約開回歐洲,我對此結論莫衷一是,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報導也沒有明確的結論,有關Greta搭船不搭機造成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這個說法是,她和她爸搭飛機就可以解決的事,搞到更多人搭飛機幫她們善後)的文章並不多,但不意外的是持保守立場的媒體有披露此報導,溯源可知是來自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其他媒體多引用自此(如Oil Price, daily mail),英國三大報之一的The Times,報導品質應有一定的公信力吧?偏左的媒體,如衛報(The Guardian)則不意外的對此航程持正面報導。我另查了來自歐洲新聞台(Euronews)的報導亦提及記者向Greta團隊求證但未獲回應,Euronews的報導有刊登支持與懷疑者的說法,應該還算中立吧。

當然,每次講到環保議題,總是容易掀起爭端,支持派總是會說至少他們作了努力來說服其他人,她的確達成了不起的成就。然而,正如Greta本人的口號"unite behind the science", 那用科學數據來檢視她的作為,不是正好體現她的思維?

我不是要否定她flight shame之說,只是身為一個公眾人物,嘩眾取寵式的公關手法是不應該的,如果許多人都因她的壯舉,認為揚帆渡海更環保,而群起仿效,忽略了其後勤工作所造成的碳排放,這點似違背了她的初衷。別忘了我們常說的更環保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電動車都忽略了製造過程和維修或廢棄時會產生的污染,發電本身,當然是很乾淨的。

Malizia II的發言人表示本趟航程的碳排都獲得補償(offset),但我認為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所謂的補償應該不止不排碳,而更進一步的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然而,他們採用太陽能發電板或者是權充馬桶的生物可分解的藍色塑膠袋,都沒有固碳乃至消耗碳的效果。

我並不否定Greta減碳的努力,但減碳就是減碳,而不該以零碳排誤解閱聽大眾。更退一步說,在現代社會哪有什麼零碳排的生活方式,吃素就是零碳排嗎?除非自己種菜,但更極端是種子也不能用車載過來。她所居住的芬蘭,難道可以不開暖氣過冬?就算不開暖氣,總要燒柴取暖吧?但燒柴真的會比開暖氣環保嗎?人類有需要揚棄所有科技嗎?許多活動者描繪的世界,就是人類要回到原始狀態,但那可能嗎?為什麼沒有比較中肯可行的選項?很多人的生活也過的很環保,但因為他們搭飛機旅行就十惡不赦嗎?時間是更重要的資產,若可以用省下來的時間作出更多貢獻,難道不值得?

我覺得她所帶起的風潮,唯一可能的效果就是呼籲第一世界國家減少碳排,第一世界國家的10%或許就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總和,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有效,不然她的煩惱就僅是第一世界的煩惱,而無法受人信服。

而且,她的演講也一竿子打翻許多身體力行者與努力找解方的科學家,但除了演講技巧,我沒有看到解決的方法,一如以往,批評總是容易。但我不認為她是自己構造出這一切,後面操作的大人,更是可議。

一點淺見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3e2LPVS

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IKEA 廚房掛架 × 鍋蓋架 × 防油濺板

其實這支掛架要用來當鍋蓋架是構思許久但一直沒有實現,所以它就一直擺在房間角落,直到我大掃除找出它為止。

原本打算在廚房牆上鑽幾個洞安裝,但一直覺得麻煩(很怕打到什麼管…),所以這個計畫擱置了好多年,我的鍋蓋也一直斜斜的靠在瓦斯爐和牆壁間,很容易滾來滾去,而且浪費空間。

為什麼想把鍋蓋掛上牆?最重要的當然是節省空間,若不掛起來,堆疊放很難拿。有人用衣架折成掛勾放在櫃門板後,但我實在是折不出漂亮有序的形狀,而且我著實覺得要拿個蓋子還要開櫃子很麻煩(且鍋蓋有水蒸氣,不想讓它悶在櫃子裡),所以我還是思考掛牆的方式。

掛牆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當成移動式的防油濺板,畢竟鍋蓋很常(送洗碗機)洗,牆壁不是每天擦,儘管沒辦法全面擋,但已可以擋掉很大面積。

雖然我是因為懶才耽誤了幾年,但也剛好這幾年出了很多不用打洞的無痕掛勾類產品,除了以前的無痕掛勾,最近還出了附螺絲的無痕貼,買了一組來試,先上一組,約莫是個4月25日上牆的,就看它後續的表現囉。

(掉下來之前)我很滿意目前鍋蓋的固定方式。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3dL39OP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Reasily-目前我最熱愛的android EPUB閱讀app

先前提過我在學習python,有一些資源是以epub的型式呈現,然而,但這種需要時時筆記以便以後查閱的書籍,非常需要有強大的筆記與書籤功能。我先用了Lithium與ReadEra,閱讀體驗都還可以,但前者對於程式碼會變成和內文一樣大,後者則是會超出頁面。此外,後者沒有註解功能,前者的註解功能則需要pro版本才能同步。我不在意花錢購買app,只是我希望可以花的更有效益,所以我就開始比較app,結果發現台灣就有開發者寫的優良Epub app- Reasily。

讀電子書的功能其實各家app大同小異,但Reasily對於內文程式碼的處理較好(Lithium會把程式碼變成一般內文,ReadEra會有個框,但太長的程式碼會重疊在下一頁的內文上),它的頁面四週留白,所以程式碼會超出頁面,但可用滑動方式看。

它的註解功能非常優秀,除了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標籤(區別是單純重點或者有附帶自己的註解),也會自行生成一個筆記列表,方便後續查找。這些筆記也可以上傳雲端,更有效的保存。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XTua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