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無意間發現的書,原本以為是和著名的九龍城寨一樣的混居房舍,但重慶大廈更偏向商業大樓,各種店鋪、旅店、餐館等,應有盡有。
真要說的話,這本書可以說是田野調查報告,作者也盡可能的訪問了他能訪問和願意接受訪問的人,但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通篇會總結成矛盾。
並不是說書的內容前後矛盾或文筆不佳造成的語意不通,而是事件本身的矛盾。矛盾點在於許多在重慶大廈內的印度或南亞裔商戶或打工者多詬病香港人種族歧視,然而他們較樂於接受身為白人的作者訪問(或許他們反而是香港人種族歧視的源頭?),似也是另一種無以名狀的反種族歧視。
書內另提及外裔人士在賺得所需財富後仍將會返回家鄉,因為他們不是香港人,也難以成為香港人,但於此同時,許多香港人也因為中國與香港關係,而認為香港不再是他們的家,這妨若牆裡牆外的故事,各有各的苦處,各有各的立場。
聯合國難民署對避難者認定的矛盾,書中所述許多避難者對聯合國難民署的認知,是一群坐在冷氣房裡,不食人間煙火的,無法體會避難者苦處的官僚。也許部份是對的,但這牽涉到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所致,對於官員而言,的確難以查證避難者的身分,面對他的一念之間,即是一條生命的生死,或許他也不願意擔任這個職位,當然也有人並不在意。如果可以,也許他們也想讓全部申請者過關,然而更上層的壓力讓他們無法這樣作,更應該說的是,這樣一來只是把避難者母國執政失利和腐敗轉嫁到也是兢兢業業過活的國家領導者身上,而後者只是基於國際人道主義(或名聲)而接受部分難民。這也是各種矛盾的混雜,難以一言蔽之,只能說人類取得思考與發明能力,也同時造成各種算計、剝削和利用。寫下這種文字的我,也帶著偏見和不瞭解吧。
雖然如此,我認為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儘管讀後並沒有辦法成為合格的聯合國難民署人員,但至少可以讓身處類第一世界的我們,瞭解世界其他地方居民,隨時可能面臨生命、親人和財產被剝奪的苦痛,並反思我們所在的社會,雖有眾多缺點,但仍然可貴。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ErEi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