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走吧!-記得不要讓腦子閒著PartIV android手機如何發出比較貼近台灣的腔調

我一直很倚賴手機的朗讀功能,但不管是iOS或者是android的中文朗讀都有一種中國的腔調,畢竟台灣實在很小,國際大廠也不想花人力再作在地調校,說歸說卻一直沒有解決的方法,另外就是android pie如果文字轉語音選擇中文,遇到英文時會逐字母讀出,而非逐字,聽起來很難過。

我一向就喜歡無謂的堅持,所以我在網上搜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我發現我國科技搖籃工研院就有一項計畫是有關文字轉語音技術,甚至能轉成台語,但可惜的是它只有web服務(話說我也沒有成功在它的網頁唸出我輸入的字串)。但我在另一個網頁發現用這個引擎開發的apk,不僅變為男聲,且腔調比較在地,遇到認識的英文單字也會唸,缺點當然就還是破音字的問題,但已經聊勝於無,不過也希望工研院持續改進精進,畢竟台灣中文使用者少,大廠不會花心力開發的。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335BAdC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通勤時間,好好唸書。

小孩出生以後,我開始搭火車通勤,也開始有多的時間唸書,過去大概都是家事作完才能翻個幾頁,所以近期的通勤時光還真的過的非常快速也非常快意。

每天上下班將近二小時的時間,過去都是在車陣中度過,現在彷彿撿到的…

真心推薦通勤時間長的大家,好好利用這段沒人打擾的時間,畢竟現代人連時間都被壓搾的一絲不剩了。

但我本人體質是軌道交通工具比較能讀,公路客運連看手機都要頭暈啊…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35YLMqz

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走吧!-記得不要讓腦子閒著PartIII讓手機幫你朗讀長文章

記得我曾提過我訂了端傳媒的事嗎?我還是喜歡邊作家事或邊走路邊聽文章,尤其有了小孩以後,我有更多待在廚房洗奶瓶的時間(現在又加副食品製作工坊),所以我更常聽文章了。

但自從我換回android手機以後,就沒有iPhone的3指下滑朗讀功能了,而且android並沒有類似功能,我試過無障礙設定的隨選朗讀,但把螢幕關閉它也就不唸了,而且不會自動捲頁,明副其實的把畫面上的文字讀出;也試過把網址寄到Pocket再唸出,但因為端傳媒需用帳號密碼登入,所以Pocket的引擎也沒辦法解析文章內容。Instapaper也是類似情況,但iIstapaper的主機接受email寄送文章內文,所以勉強可以達成,只是一篇篇複製再貼上也太累。

幾經搜尋找到T2S這個app,透過內建瀏覽器登入取得文章全文即可將頁面上文字讀出,雖然仍因頁面配置連一些選單文字都會讀出,但至少螢幕關掉不會停止,也會捲頁,算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了。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ndY2BE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Flow fb 測試

歷史書籍,所以我也喜歡讀各種雜誌,跟各種營養都要吸收的原理相同。

過去我都是到以前學校的圖書館讀,但我現在能讀書的時間多半是在通勤或者作完家事忙完小孩的空檔,實在也沒辦法特別跑到圖書館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n5hFLW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用hyread讀電子雜誌

我一直以來都喜歡讀書,因為書是一種密集知識載體,只要願意,人們可以花幾小時到幾天的時間,讀完一位作家嘔心瀝血的作品。

但有時也會覺得只讀書是不是太難接收比較新的趨勢,尤其我多半讀歷史書籍,所以我也喜歡讀各種雜誌,跟各種營養都要吸收的原理相同。

過去我都是到以前學校的圖書館讀,但我現在能讀書的時間多半是在通勤或者作完家事玩完小孩的空檔,實在也沒辦法特別跑到圖書館,當然也錯失許多讀文章的機會。

無意間發現我的其中一個母校圖書館有購買hyread的電子雜誌權限,而且校友也可以使用,一時之間如獲至寶,雖然我覺得hyread的app使用者界面不友善(無法雙指縮放呀…),但對文字的渴求,還是讓我讀了好幾本雜誌,只能說科技的進展真的非常驚人。

近期最合胃口的是小日子月刊,想起我年少時在台北街頭無聊閒晃的悠哉感。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mB1c1V

Microsoft flow 測試

這是內文

Aj#sjjssjjsksksksk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30ivs4G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Notion,會是新的筆記本選擇嗎?

多年來,我都用Evernote當作我的預設筆記程式,他的表現也算中規中矩,只是我一直覺得它提供的格式選項甚少,搭配使用有時也不挺順手,如它的數字編號似乎有個奇怪bug,只要不小心把編號取消,再編回來就會從1開始。

另外,我想在網路上擷取的教學文章裡插入個人註解時,只能用顏色或螢光筆區隔,時間久了就容易把自己的註解和文章重點混在一起。

近日不知在哪看到notion的介紹,覺得也該是時候用看看新的服務。

老實說,剛開始用notion,實在不大熟悉介面,但這也難怪,畢竟彈性大就表示要調整和學習的東西更多,不過很快就會適應。

notion的文字輸入介面乍看和一般文字編輯器差不多,但它用的是區塊(block)的概念,每一段都可以是一個block,比較偏向html語法(我不確定是否可稱為html語法),每一塊可以獨立設樣式,對比evernote僅能為文字或者程式碼區塊,notion提供heading1-3、quote 、code、bulleted points等不同選擇。

Notion 是非常有彈性,也提供許多不同種類的範本可以使用,但似乎讓我有點眼花繚亂,所以我現在用的多半是預設不帶太多格式的範本,或者是用notion的web scraper把教學文章抓下來,再依需求插入不同block,如我自己的中文翻譯、從別的網站參照過來的文章和連結跟當下的想法,讓我下次看到這個段落時還能回憶到底上次想通了什麼。

覺得是個還不錯的工具,日後若有其他的發想再分享。

對了,可以用我的邀請碼,你創帳號賺10元美金(可以用來抵月費),我賺5元。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LOim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