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關於品質


前幾年有了自己的家,開始採購自己的餐具。當時以不銹鋼餐具為主,一方面覺得它材質穩定,二方面也容易清洗保存,三方面就是耐摔。但其實對於所謂不銹鋼的材質並沒有什麼研究,但真的也很難研究,畢竟過去都是以磁性為主要判斷基準,現在好的不銹鋼反而有弱磁性,變成僅能有價格和品牌知名度當作唯一考量點了。雖然品牌有爛掉的可能,但價格比較鐵板一塊,爛價錢要買好東西是不可能的,(反過來則可能)。
隨著我的不銹鋼湯匙、量杯和蒸盤出現黃色銹痕,我捨棄一把2-30元的台式大匙,改買Perfect一把5-60的316台式匙,看到它上面鋼印的台灣製造,儘管有點聳,但可以算是一種支持國內品牌吧,應該也有一定程度支持我國優良業者繼續成長吧。



關於這點,我覺得和香蕉請獅子的原理有點像,價低的東西多數(不是全部)是要讓消費者很快可以替換,才能再買新的,所以用料不用太實在(因為設計成快速淘汰,實在用料也是浪費)。所以我的不銹鋼蒸盤相繼生銹,我爸的外出書包在使用兩次以後背帶調整日型環和固定環等塑膠部件相繼斷裂,我本人以前的便宜腰包也有類似問題(我猜想是回收二次料,沒有強度)可能是刮痕?。筷子則換成Linox(台灣牌,可惜中國製),號稱304,希望它們能合乎我對品質的想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