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對各界狂推各種mobile pay的猜想Part.1

最近與朋友閒聊提到台灣各式的行動支付,朋友語帶警示的說:「對啦,你是不用付手續費,但銀行也偷偷收集你的資料,免費的最貴。」
我當然理解試圖瞭解各方對收集數據的努力,只是我認為他們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擴大佔有率,搶客戶帶來現金流量,我不敢說會不會有惡意的用途,但至少目前為止,各家銀行\零售業者的目標應該仍然是提高刷卡率。

其實行動支付尚未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時,我就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當時對象是信用卡,起因是各處積極的信用卡業務讓我好奇到底銀行為何如此積極?

我粗淺認為對銀行來說,刷卡最直接的利益當然就是刷卡手續費了,提供刷卡的店家多需要支付佔售價一定比例金額作為手續費(較常聽到的是2%),所以過去才會有店家不願意提供小額刷卡或現金享特價之類的作法。

以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的說明,這筆錢是讓收單機構到簽約店家裝設簽帳設備與保養等,這點就彈性非常大,因為隨著各店的經營狀況與單品售價,這個手續費終將累積成一筆非常大的金額,而銀行端可以透過大量採購降低單機價格,教學、故障排除等在上軌道之後都不用再支出,所以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其成本就更低。因此手續費當然對銀行非常重要,無論是發卡銀行或是收單銀行,這點就和網購平台一樣,本身並不提供商品,單純賺手續費。
金管會銀行局公開資料可以看到107年國內總簽帳金額為2.6兆、106年為2.38兆新台幣,2%可是400~500億的利潤啊。想想過去夜市、飲料店都不能刷卡,如果這些地方都可以行動支付,你想想…我可以一年都不買任何用品,但飯總要吃吧…

第二就是循環利息的費用,前面的資料可以看出107年1,139億、106年是1,111億,各家銀行循環利率通常在10%以上,所以光是循環利息也是一筆可觀的收益。(而且,總是會有人偶爾忘記繳費吧…)

非專業猜測,歡迎業內人士指正。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CxwWd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