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店家幹嘛要配合銀行,笨到2%不自己賺?我覺得若不是店家把手續費算到售價裡,就是殺低毛利搶市佔,總之賠錢生意沒人作。而這一切,我認為是為了讓消費者購物過程遭遇的阻礙最小化。
傳統購買情境是先思考這個物件的售價合不合理、是否願意或有無能力負擔(也就是會不會買了以後要3天不吃不喝),確定OK後拿出錢包,哎呀,錢不夠,只好下次再買了…那如果是刷卡呢?還是要拿錢包出來,一不小心就瞥見一張鈔票都沒有,手頭有點緊,只好下次再買了…如果是行動支付呢?說不定剛好手機就拿在手上…所以銀行應該也樂見行動支付日漸普及(畢竟,首先你需要先有信用卡。)
另外,刷卡或行動支付具有遞延特性,當下不需掏錢,比較不痛,就是數字跑來跑去而已,一切等帳單寄來再說(這個過程當然還是應該基於前述的理性購物判斷)。而且人們可能因為沒帶皮夾沒辦法刷卡,但手機?我通常不會忘,或者剛出門就發現…
至於為何有些銀行要燒錢推出高回饋卡?我認為不太可能全跟平台收取,因為最終會反應到價格上,但衝高發卡數,只要有一部分的人用到循環利率…或創造更多現金流入,拿來放貸、投資都很好啊,高殖利股票買個幾百張,收益要到10%應該對他們也不難,也輕鬆cover付給消費者的回饋,以一般消費還不錯的玉山pi卡為例,它回饋2.5%,網購最好的玉山熊卡回饋5%、超商8%,循環利率的利息都輕鬆勝出,何樂而不為?但您可能認為循環利息畢竟不是每個用戶都付,所以我現在要繼續往下談行動支付、信用卡和大數據收集的關聯。
非專業猜測,歡迎業內人士分享指正。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2rOgfa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